征文

无悔的40年科研生涯使人快乐 退休三支部 柳襄怀

  

我在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原冶金所)从事科研工作40年。退休以后,常有老朋友希望我写传记或专业书,都被我拒绝了。我不是院士,也不是名人,不是政要,也不是明星,写什么传记!我在职时所从事的科研领域较窄(离子束研究及其应用),全国范围在该方面工作的大概也不过百来个人。何况,已经有人写过好几本书了。花很多精力去写书,写成了也没有多大作用。于是,我自己选择了写文章、发博客。

我写“看世界-出访记趣”

根据本人20多年来出国访问及参加国际学术活动所积累的文字、照片、明信片等资料,回忆出国访问和参加国际科技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思,很愉快.获得博友评论和共享,很快乐.从2007年9月开始,至今已完成了约30万字。在雅虎、新华及学问社区网上陆续用博客形式发表以后,阅读数已达18万人次,反响热烈,效果良好。

例如:

1.学问社区编辑说:您的博客以科学技术发展为主要视觉,讲述了您出国访问的过程趣事和见闻,开阔了读者的视野,增长了见识,扩大了思路,增进了快乐。同时,您的这种孜孜不倦的精神,相信也是科研人员和在校学子的榜样。

2.Tsinghua:期待在柳教授这样兢兢业业的老一辈的鼓励和指导下,中国能够早日进入科技强国之列。

3.陈成:您的出访记趣融学术精神、文化视野于一身,真实而令人回味,很受益,期待更多文章。

4.学问社区编辑说:您的系列文章“看世界-出访记趣”在学问社区转载和发表以来,受到众多科研人员的关注,感想热烈!众多网友时刻关注您的博客,也纷纷感谢您的贡献和分享。我们将继续转载您的文章,让更多的科研人员受益!

5.赵路:先生的讲述让我们深深受到感动。我们每个人虽然没有先生这么的成就和贡献,但是应该向先生学习那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6.赵耀卿:原先一些不知道的非常神秘的科研工作,经过教授一写,心中敞亮了很多。尽管我不懂专业,但是,很向往这种人生高境界。

7.赵耀卿:一路风情,写下了教授周游世界的感受,让人读到了鲜为普通人了解的科技世界知识。

8.远游仙子:真后悔没有学理科!

9.赵耀卿:近读您的博客,在我面前开启了一扇间接看世界的窗口,更是科研 世界之窗,读之享受。早就想读这类文章,可是在博客中很少。有这种经历的人很少写博,写博的人很少有您这种经历。谢谢您满足了我们的这一愿。

我写“60年中华科学情”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从今年四月份开始,我写"光荣的事业-中华科学情",回顾在中科院40年的科学研究工作和成果,以及成长过程,为祖国讴歌,向人民倾诉衷情,很自信,很自豪.文章发表后,收到了很多评论,反响也很好。

例如:                        

1. 学问社区网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的国庆特刊中,将本人的17篇文章做了一个“我和我的祖国-60年中华科学情(柳襄怀)专题”;

2.《上海九三》2009第2期刊登了其中的一篇文章:“那段令人难忘的峥嵘岁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而作”;

3. 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上海市留学人员联合会的系列丛书“海归之歌-体验改革开放”一书,则收入了另一篇文章:“国门打开,学者心中的感情变化”;

4. 参加中科院新闻办公室与新华网合办的“60年中华科学情”网上征文大赛,的一篇文章:“为蘑菇云早日升空而奋斗的日日夜夜”获得第二名。被收入优秀作品选《科海丹心》书中;

 本人写作和发表文章的本意是,激发起人们更多的爱祖国、爱科学的热情。从收到的评论和留言中,很高兴地看到,我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很好的共鸣。我国人民对祖国、对科学的热爱令人感动。

现抄录几则评论如下:

*评“在国外感受香港回归的扬眉吐气”

1.蜗牛呀呀:是的,祖国强大了,我们为之自豪。希望自己的国家永远强大

2.游客:从那天起,我一直在期待着台湾的回归。

3.游客:祖国需要有大国形态,我们需要有大国心态。

4.游客:很骄傲!

5.游客:很自豪!

6.碧先生:中国的气概!

7.Yu先生:为君的特有经历而骄傲!为我们的中国骄傲!

8.游客:祖国的腾飞见证者。为我们有一个强大的中国而自豪!

9.游客:可以说,其实1997年那时中国也不是真的那么强大.中国感觉强大约是20年左右的事.

*评 “为了蘑菇云早日升空而奋斗的日日夜夜”
  1. 赵先生: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核弹技术发展史料,是重要的历史记录.那种经历将永远   被刻写在中国的历史里.柳教授这篇文章太重要了.

2. 钦女士:谢谢柳先生.文章很受教育.能给其它九三同事看吗?

3.  含先生:感谢两弹一星的元勋们的伟大贡献!

4. 李先生:光辉的历史,精彩的人生.期待更多令人回味的佳作.

5. 李先生:很了不起啊!钦佩这些人.是他们挑起了新中国的大梁.

6. 敏同学:看了您的博文,深受鼓舞.老师为科学事业作贡献的精神令我敬佩.我感到,我们也应该担负起国家的责任.

 * 评“我对外国人说:‘脑袋不能卖给你,我的脑袋要为我们国家服务’”

1. 茅博士:谢谢您给了又一个向你学习的机会.我再一次学习到了你的热情、纯真、火热的心,以及爱国之情.(发自美国)

2. 俞文杰: 柳老师,看了您那两篇“60年中华科学情”的文章,感触很深,希望以后我

自己所做的事情也能像您一样为国家做出贡献。(发自德国)

3. 陈先生:科学无国界,但每个有爱国心的人不会忘记技术是有国界的

4. 陈先生:科学没有国界,但从事科学的人是有国界的.作为一个中国的学者,最基本的,就是要有一颗爱国心.钦佩柳教授的科研精神和爱国心!

5. 武先生:这篇文章很精彩,对祖国的感情表达得很真挚.

6. 赵先生:原来物理研究可以直接用于生产,使之技术进步!

7. Einstein先生:对,我们就应当有柳教授这样的爱国心!

8. 楼先生: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的这些文章及得到的反响证实了一点:科技使生活更美好;科技让人获得更多快乐。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我的这些文章如能为大家打开了解世界、了解科技的另一扇窗户,我将感到无比的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