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首任主任王渭源先生

  传感技术联合国家实验室自1987年成立以来,走过了整整三十年,从第一代主任王渭源先生开始,已历经了四位主任,我有幸在四位主任领导下工作。回顾实验室发展的历程中,第一任主任、创始人王渭源先生为实验室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一生辛勤耕耘,埋头工作,孜孜以求,不断推进实验室的发展。在与他共同工作年代里,他敏锐的洞察力、他对待科研工作的严谨态度、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他对待科学研究的热爱以及虚怀若谷的治学态度,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他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团结和凝聚了国内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传感器研发团队,为实验室诞生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为科研事业的奉献精神。

 

  王渭源先生具有战略科学家敏锐的洞察力,紧密结合国民经济所需,把握科研动向。上世纪80年代,王先生看到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但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一环,信息的获取重要手段是传感器,而当时国内传感技术研究都处于起步阶段,它的需求将是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瓶颈,有必要加快我国传感器的研究和开发。为此王渭源先生协同相关单位一起向当时的国家科委建议成立传感器方面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王渭源先生和国内一些知名专家共同努力争取下,1987年经国家批准,以王渭源研究员领衔,正式成立了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成立之初,他考虑到传感技术涉及的学科和应用较广,因此采用了联合成立的方式来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上海冶金所(上海微系统所的前生,南方基地)和半导体研究所(北方基地)为主,联合电子所、上海技术物理所、合肥智能所、上海硅酸盐所、上海有机所、微生物所和上海生化所、声学所组成7个专业点。王渭源主任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安排各组成单位间有所分工合作,南方单位侧重物理量传感器,北方单位侧重化学量传感器,(92年后北方基地由半导体所调整到电子所,半导体所改为专业点,1995年王渭源主任根据具体情况整合力量,撤销了上海硅酸盐所、上海生化所、上海有机所和声学所的专业点。)实验室成立后,王渭源主任整合了一支高水平的传感器研发队伍,争取到担任国家八五科技攻关二级课题主持单位,负责传感器基础技术和高新技术类传感器的研究,重点研究微机械基础技术和微机械传感器,他还带队承担了国家攀登B计划“微电子机械系统”项目并任首席科学家,重点研究用于传感器制造的微机械基础技术,这些工作为我国MEMS和微机械传感器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王渭源先生对科研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秉持着严谨治学理念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激励着实验室一代又一代年青人。他原来从事的是砷化镓器件研究,根据工作需要承担起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任务,他在给学术委员会的信中提到:“我是从GaAs器件领域转向目前的这一领域,我原来不是这个方面的专家,领导这样一个实验室,自感担子重,而且客观上给实验室造成一个不利的起点,自感要处处努力才行。”由此他虽然是实验室领导,但对研究课题的细节都是亲自过问,不断学习,常常熬夜学习,看报告,对科研工作中取得的任何数据都会仔细推敲,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记得有一次,他让我写一份报告,刚参加工作的我写了初稿就交给他,他帮我修改得“面目全非”,甚至一个标点符号都认真地帮我改过来,最后把我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不要小看标点符号这种简单的问题,小问题都不能保证,那怎么能保证内容不错。从此以后,我给他写的材料都要认真修改好几遍才交稿,培养了我做事时注重细节的习惯。

 

  王渭源先生他虚怀若谷,胸怀宽广的领导能力为实验室凝聚起了一大批人才。建设联合实验室,需要各单位协同联合,由于各单位都是平行单位,没有直接的领导权,王渭源主任是靠着自己在学术上地位和人格魅力把各个单位联合团结在一起,形成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团队。然而在他的卸任总结报告里,他总是感谢其他单位同仁的帮助,他说“没有这么多人支持,我们实验室不会有今天。我今天卸任,衷心感谢他们各位的支持、帮助!所以我的经验归到一条:团结好,实验室才能搞得好,作为一个室领导要在这方面尤其注意。”王渭源先生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却常常在众人面前经常反省自己:“我在几年的工作中有不少缺点,例如筹建时摊子铺得太大,专业点设得过多,事实证明,没有必要这样做;注意了各单位形成特色,但在彼此加强联系、交流、合作上没有抓;限于个人的兴趣和专业范围,有些工作未予注意;对课题申请中一些问题纠正、改革延迟了一些时间等等。我希望以后要改正,提升实验室的科研水平”。其实他的谦虚和坦诚,更加增加了大家对他的崇敬之情。

 

  如今王渭源先生去世已十多年,他把毕生献给了祖国的科技事业,在各个时期为我国科技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成立传感技术联合国家实验室前,他在国家50年代需要发展钢铁工业时,就参加了“包头铁矿高炉冶炼”和“攀枝花铁矿高炉冶炼”研究,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球墨铸铁,解决了包钢高含氟铁矿的冶炼和稀土元素回收问题,为我国钢铁冶炼工作作出了贡献;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参加了“两弹一星”的“甲种分离膜制造技术”的有关工作,成功地完成任务,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

 

  今天,当我们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三十周年之际,我们谨以最崇敬的心情去怀念那些为我们的实验室诞生、发展和进步的老一辈科学家,他们崇高的科学理想,宽阔的胸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甘愿为国奉献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同时我们也为所90周年历程中有这么一批科学家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传感技术国家联合重点实验室 供稿)